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

宠物经济这么火,侯毅的鲜食店为什么开不下去了?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天河马新闻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(来源:钛媒体APP)

宠物经济是当下消费市场最大的亮点之一,但是赛道好不意味着没有死角,就像股市到了4000点很多散户亏得更多一样。很不幸,曾经为零售业做出很多创新的侯毅先生,这一次似乎踏空了。根据《联商网》消息,侯毅一手创立的派特鲜生(Pet&Fresh )即将全部关闭。而笔者从一位前员工处获悉,该项业务确实出现了重大变故。

在刚刚过去的双11,宠物经济仍旧是销售最火热的细分市场。11月10日,天猫发布的《2025天猫双11宠物消费观察报告》甚至提示道,现在养宠人群,不仅买得多,而且买得好,越买越贵。比如即便在传统认知中最容易被“凑合”的猫砂消费中,也呈现出“体验至上”的消费特征。天猫数据显示,在所有价格带的猫砂中,200元以上价格带猫砂成交占比从2023年天猫双11的34%,跃升至2025年同期的45%,成为钱包份额增长最快的猫砂品类。

消费升级在宠物行业是非常确定的趋势。而消费升级首先体现在宠物的餐桌上。以湿粮、烘焙粮、冷鲜粮、冻干粮、处方粮等为代表的高端新工艺宠物食品,在天猫平台的消费占比持续走高。这一转变反映了养宠理念的变化——公开信息显示,超八成养宠人群已逐渐养成干湿粮科学搭配的喂养习惯,主食结构从吃饱走向吃好。

而侯毅创立的派特鲜生,继承了盒马鲜生的思路,主打现场加工鲜食。2025年初开业后以上海为中心有大约18家门店。作为一名资深铲屎官,笔者曾经去上海门店探店,并从消费者与商业观察者的角度与很多业内人士交流过这个模式,交流的结果就是对这一模式深感困惑。不幸的是,笔者的预感成真。而对于所有对宠物经济感兴趣,特别是想从中分一杯羹的创业者来说,为什么派特鲜生在“宠物消费升级”的大趋势下会失败,是个非常值得借鉴的问题。

好生意与差生意

在探讨派特鲜生的问题之前,我们首先要明白,在宠物行业,什么是好生意、差生意和伪生意。

在消费行业,有个经典命题是,产品经理需要不需要是该类产品的重度用户?不同的从业者,分析人士其实观点并不一致。有分析人士认为消费行业五花八门,不一定研究者一定是“消费者”,甚至有些就是“无法消费”。最典型的案例是几大内衣品牌的创立者都是男性。而在证券分析行业,很多写美妆报告的资深券商分析师都是男性,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准确推票。

但是笔者敢断言的是,这一点在宠物行业行不通。这些年由于宠物经济太火,很多公司都想跨界来宠物行业分一杯羹,比如做服装的卖宠物衣服。但是事实上,很多猫咪穿了衣服就会因无法舔毛会变得心情烦躁,甚至出现不会走路只能匍匐爬行的情况,这是不养猫的人完全理解不了的“消费场景”。再比如,烘焙连锁店近年来跟风推出宠物蛋糕。笔者朋友圈有媒体从业者每年按时给自家猫咪过生日,却从来没有买过某大牌连锁店的宠物蛋糕。问及原因,回答是“那蛋糕一看就是没有养过猫的人设计出来的。”

换句话说,宠物消费的消费升级虽然是确定性的趋势,但是也没有到了“钱多人傻速来”的地位。恰恰相反,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宠大军,这些互联网原住民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社交平台,来满足自己的养宠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和社交需求,这批消费者恰恰是最不好割韭菜的。

理解了这一点,才能理解在看似欣欣向荣、遍地黄金的宠物行业,其实同样存在着好生意、差生意,和伪生意。

刚需的宠物食品(保健品)、宠物用品,宠物医疗就是最好的生意。相对而言,功能单一的猫咖、社区宠物店(非医疗类)、寄养中心都不算好生意。有些需求确实存在但是不存在产业化空间,比如上门喂猫,宠物侦探等等。还有一些需求,可能就是伪需求了。

从零售连锁业的角度看宠物行业,核心问题是区分哪些生意主战场在线上,哪些生意主战场在线下。

首先,从目前的宠物行业格局来看,实物销售的主战场一定是线上。这一点,其实不需要多复杂的行业论证,只要对这个消费人群有点普通人的体感就够了。在一次阿里巴巴的即时零售行业大会上,一位并不负责宠物行业搞即时零售的高管都看明白了这个生活常识:“养猫的女生多,猫粮猫砂又沉,不送上门怎么可能。”

如果非要用行业数据证明也很简单。笔者在《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,成了中国人富养猫狗的坐标系》中提到了,在中国宠物市场,线上购物是主渠道,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,2024年宠物主购买宠物产品首选仍是线上渠道,占比为68.1%。其次是宠物店、宠物医院,占比分别为49.9%、41.3%。

其中,天猫宠物又是第一大电商渠道。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宠物类目全平台线上销售额达502.31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其中,天猫销售额286亿元,京东销售额106亿元,抖音销售额110亿元。2025年11月6日,知名咨询机构久谦发布《双⼗⼀大促分析》。报告称:“它经济”升温,双11期间宠物消费热潮持续,“淘天以64%的销售额贡献稳居首位,爆发系数高达280%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天猫宠物行业的市场份额是第二名的三倍以上。因此天猫宠物所抓取的一些行业特征也很有代表性。

根据《2025天猫双11宠物消费观察报告》,近年来一个明显趋势是,一个关键指标是,天猫双11宠物恩格尔系数三年下降2.93%,与此同时,高价格带刚需商品的钱包份额占比提升,非刚需品类丰富度增加。

恩格尔系数出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•恩格尔。他研究“萨克森王国的生产与消费关系”时发现:在家庭人口构成相同的情况下,食品消费份额与收入或消费水平成反向相关关系,即收入或总消费支出越高,食品消费份额越低,反之亦然。这个规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。

而《2025天猫双11宠物消费观察报告》提到的“宠物恩格尔系数三年下降2.93%”这句话,不养宠物或者说并不“依赖宠物”的人可能很难理解。简单说,用一个当下最火的词“情绪价值”来体现,就是很多人在自己都没有得到“情绪价值”的时候,为了让宠物开心而愿意花更多的钱给宠物提供情绪价值。包括不限于宠物玩具、宠物保健品(有些也是抚慰情绪的),以及宠物社交和外出服务。

这里面最匪夷所思的一个例子其实是摄像头,其实最初生产摄像头的厂家不会想到自己和宠物行业有“毛”关系。但是确实有很多年轻的上班族,特别是只养一只猫咪的养宠人,担心它太过孤独,冒着暴露隐私的危险给自己的房间安装摄像头,就是为了在外面的时候能够看到自己的猫,并和它说话。

因此,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再来看派特生鲜的受挫,就不难理解了。

要流量还是要社交

今年2月,笔者曾经探访过一家社区型的派特生鲜店。这家店的位置并不好找,出了地铁口要顺着楼梯来到地下一层,走到一个拐角位置,才能找到门店。这家门店的面积,和一个上海中型便利店的大小差不多。

宠物经济这么火,侯毅的鲜食店为什么开不下去了?派特鲜生(房煜摄)

笔者当时探店的第一个疑问是,面积这么小的店,位置又偏僻,有流量吗?

前面提到,宠物实物消费的大头一定是在线上。那么一般来说,在线下做宠物店的生意,无论是哪一种类型,卖商品还是卖服务和体验,流量都十分重要。比如猫咖往往都是开在步行街、景点和大型购物中心。宠物美容或者活体售卖,一般都在社区底商人流必经之地。

这客观说明一个问题,那就是线下宠物店,其实自身的引流能力都是比较弱的。而且很多也不是做熟客的生意,而是做流量的生意。这方面宠物医院可能有例外。

当然,一家店的位置不好,说明不了问题。任何连锁零售企业,都不能保证自己每家店都有个好位置。但是考虑到鲜食这个品类,这个位置就有点让人费解了。因为笔者从一开始就知道,鲜食店主要的“宠物用户”是狗,而不是猫。

为什么不是猫?只要是养过猫的人都可以轻易举出10条以上的理由。首先猫比较馋;其次猫大多不出门;再者现在的猫粮创新已经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步,冻干、烘焙、主食罐头打开也是鲜肉,还能储存, 实在看不出除了老龄猫,鲜食的空间在哪里;另外多猫家庭吃饭可能还排队……一位养了两只猫的媒体人还给出了生物学理由:“养猫的人都知道,其实猫并不是定点吃饭的。什么时候吃看心情,可能吃一口玩一会再继续吃。所谓的鲜食的’鲜’,根本达不到目的。”

如果是狗为主要“客户”,那么狗主人能够带着狗穿越幽长的地下通道找到这里吗?这是个问题。

笔者另一个更大的疑问是,为什么线下宠物店,完全没有互动空间和社交元素?一般来说,狗的社交互动需求甚至比猫更明显。

笔者前文提过一个比较武断的结论:“功能单一”的猫咖、社区宠物店(非医疗类)、寄养中心都不算好生意。而事实上 ,凡是经营比较长的社区宠物店,你会发现往往都是多功能合一型的,可以撸猫、寄养、洗澡美容、活体售卖。至少三合一或者四合一。

因为在宠物线下的生意里,一方面流量是稀缺的,另一方面,零售业所讲的温度感或者社交元素太重要了。

近年来撸猫馆开不下去主人丢下猫跑路的悲剧屡屡发生,而在视频的世界里,经常有宠物“洗浴中心”的经营者发布洗“暴躁猫”的视频来揽生意。这些相对低频的业务(猫不外出,一年洗两次足矣),需要组合牌才能获客。而获客之后,又要努力争取回头客。所以很多社区宠物店的店长,其工作的一大部分内容是当宠物在一边洗澡(有专职员工)时,店长陪主人聊天,了解客人的更多需求,包括给一些养宠新人答疑解惑,顺便推销产品。

前面说过,很多养宠人现在的需求早已不是吃饱饭,而是希望宠物能平安快乐过一生,包括出门去宠物店能够获得很好的服务,甚至希望获得更多的交流。这个时候宠物店的客情管理就极端重要。比如猫洗澡的时候,洗干净只是需求之一,更重要的是猫不害怕不应激,甚至被夸奖,主人都会心花怒放。相反,如果猫狗在洗澡时大闹不止,这样的体验无疑很糟糕。现实中,曾经有猫咪因为不喜欢宠物店服务人员的身体气味而发怒,因为猫的嗅觉是人的7倍。这样的细节,不是真正养过宠物而只是行业旁观者的人,很难理解。

正因此,在很多线下宠物店,也都一边做服务,一边做商品售卖。但是这些商品的功能,要么是应急,要么是特需,比如保健品。而且商品的售卖一定是和服务体验与客情管理相结合,才能卖得出去。用户很多时候也是顺手就买了。

其实在线下的场景里,价格有时候倒不是最核心的因素,特别是考虑到服务体验的时候。人与人的互动交流分享,是很重要的加分项。但是如果线下门店完全以实物零售为核心,那么这个时候,价格问题以及方便程度就是最直接的敏感点。

考虑到线下连锁门店的房租和人力成本,天然就在和线上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。在这种背景下,派特鲜生折戟上海滩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(作者|房煜 ,编辑|陶天宇)

更多对全球市场、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,欢迎访问 Barron'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

天河马新闻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xzbw.cn/52294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